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院风采】凝聚两校集体智慧,共商课程建设新思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虚拟教研室召开线上研讨会

2022年02月23日 14:58  点击:[]



我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教研室于2021年9月获批重庆市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该教研室由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同组建。为促进教学研究改革,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教研室负责人余晓玫副教授组织教研室成员于2月20日上午开展了一次线上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重庆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文娟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及移通学院的虚拟教研室全体成员。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手段创新、学科竞赛三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会议伊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文娟教授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及各位老师为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同时也对教研室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愿景,希望后期两校共同搭建协同创新的交流平台,共建课程、共享课程资源,以在线课程为载体,创新实践为基础,通过跨区域协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研究方式、利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先进手段,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希望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两校能够共同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培育优质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

教研室负责人余晓玫首先带领全体成员解读了市教委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的任务要求,并结合本教研室建设情况提出了总体规划,然后对两校目前的一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阐述。在一流课程建设方面,余老师提到目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重庆市线上一流课程两门,但是还没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希望能够获得混合式一流课程申报方面的一些经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徐梓欣老师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谈到:在进行混合式一流课程申报时,应该瞄准混合式一流课程的说课或者课堂实录的中心条件,考虑课程的创新点、主要特色,然后所有的素材(佐证创新点的材料)都需要放到说课或者课程实录里面,而申报书里则不宜放素材。接下来,两校就混合式一流课程申报的基本要求、建设的知识点占比、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关于课堂教学方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王福增老师做了细致的分享:学生的课堂管理、教学手段以及采取的措施可能会因人而异,对他而言,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来强迫学生学习,更多的是分析课程本身,从学生方面来进行思考。对于《信号与系统》课程,知识点抽象、难懂,他会把科研项目里面涉及到和信号相关的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加以扩展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赵瑞玉老师就《信号与系统》的实验课程Matlab仿真与王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到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够在课程平台学习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信号与系统》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王老师表示非常欢迎我们的学生选学他们的在线课程。此外,两校老师还就课程思政、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各位老师就学科竞赛的组织形式、指导过程和方式、参赛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余晓玫老师就如何获取好的指导方法、好的比赛成绩等方面进行咨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王海江老师建议采取学校统一集训、统一培养的形式,由牵头单位负责,指导老师带队,从校内比赛开始选拔优秀参赛种子选手组成市级参赛团队。对于张媛老师提到的“是否为学科竞赛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专门为学生提前开设相关任选课程”等方面的问题,王老师则表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并没有提前开设相关课程,但建立了科创实验室,通过专业指导老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完成新生的选拔,选拔采取自愿的原则,选拔进入科创实验室的学生(40-50人),由指导老师定期开展专题指导(一般在假期进行短期集训),然后按老带新工作模式为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指定一名高年级学生带领,各成员间还可以随时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次线上研讨会,通过一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科竞赛组织三个方面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我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改革思路,促进了校际间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共享互用,为虚拟教研室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图文:余晓玫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召开“2022年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部署和启动大会 下一条:再获国际权威认可!我校新增2个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

关闭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 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 邮编:401520